WRN基因编码一种RecQ解旋酶(WRN蛋白),具有DNA解旋酶和外切酶活性,参与DNA修复、复制、端粒维持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护。WRN突变导致维尔纳综合征(Wernersyndrome),表现为早衰和癌症易感性。
合成致死效应: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(MSI-H)或同源重组缺陷(HRD)的癌症中,WRN缺失通过合成致死效应选择性杀伤癌细胞。例如,MSI-H肿瘤依赖WRN维持基因组稳定,抑制WRN可导致DNA损伤累积(Behanetal.,2019)。癌症治疗潜力:MSI-H常见于结直肠癌(15-20%)、子宫内膜癌(30%)和胃癌(20%)。WRN抑制剂可能成为这些癌症的精准疗法。
小分子抑制剂:高通量筛选发现多个WRN抑制剂候选分子,如VX-970(针对ATR-WRN通路)和NSC19630(优先抑制WRN解旋酶活性)。
基因编辑技术:CRISPR-Cas9敲除WRN在MSI-H细胞系中显示显著生长抑制(Kategayaetal.,2021)。
临床前研究:PDX模型显示WRN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如抗PD-1)增强抗肿瘤效果(Liebetrauetal.,2022)。
脱靶效应:WRN在正常细胞中参与DNA修复,需优化抑制剂选择性。
耐药机制:研究显示MSI-H细胞可能通过上调替代修复通路(如ATM)产生耐药性。联合疗法:探索与PARP抑制剂、化疗或免疫疗法的协同作用。
WRN靶点在MSI-H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潜力,尤其在合成致死策略下。当前研究集中于抑制剂开发与联合疗法优化,但需克服选择性毒性及耐药性挑战。未来方向包括临床试验推进及新型生物标志物探索.